三公里路、18个地标看点,走一趟加冷历史文化走道,见证狮城体育精神
从国家体育场到体育城,这两栋建筑都那么雄伟庞大,在各自的年代里傲视一方。从新加坡体育城进入加冷历史文化走道,三公里路程,18个地标看点,了解岛国的体育文化与加冷社区的发展。
雄赳赳的独立狮,屹立在国家体育场前方重现加冷狮吼。
雄赳赳一对石狮,面向着开阔河面,仰首问天。怒目圆睁,呲牙咧嘴,紧绷着肌肉蓄势待发。石像不言,表情与姿态都在怒吼。
慵懒午后来到石狮跟前,精神一振,心情也慷慨激昂起来。
这不是一般石狮,而是代表独立精神的独立狮;不是一般的嘶吼,而是别具意义的加冷狮吼。
前方竖立的地标看板介绍来龙去脉,主题标出“加冷之傲”。1956年落成的独立桥全民瞩目,特别制作了石碑与石狮坐阵,象征新加坡人渴望独立的希望。独立后的年代大兴土木,独立桥扩建,石狮移到加冷公园。周边地区陆续发展,石狮辗转移到武装部队训练学院。2019年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,特别复制了一对独立狮,驻守在新国家体育场前方,重现加冷狮吼。
河东狮吼,实至名归地坐镇加冷盆地东边。说的是默迪卡雄狮,也是国家体育场。
英姿勃勃的独立狮是第一对象征狮子城的标志,见证了风起云涌的建国年代。背景是造型前卫的庞然大物,汇聚激情的体育场变身气魄非凡的体育城,耀扬着新世代的气派。过去与未来同框,四周围一片宁静,色彩平淡得近乎灰白,心情却进入国庆模式,满溢着丰富缤纷。
学生时代参加运动会的青春活力,国庆彩排与庆典的盛大场面,幕幕浮上心间。脑子里烟花乱飞,心潮澎湃。新馆已非昔日面貌,标志性地位不变,处在同样位置延续着加冷精神。
水上运动中心。
时间囊就安置在第28届东运会圣火台前方。
巨大身影傲视一方
大型体育场具有非一般意义,静态建筑注入了竞技活动与重要庆典,马上变得热血沸腾,鼓舞人心。建筑本身不只是作为竞技赛场或运动场所,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,城市的瞩目地标。举行大型赛事融入体育精神、社区精神甚至是爱国精神,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与象征地位。
我不怎么热衷于运动,然而想起旧国家体育场,总是无比怀念。伴随国家茁壮成长的重要标志,也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。国家体育场的建造开始于建国初期,1968年设立新加坡博彩公司通过大彩与多多全民集资,承担了大笔费用。1973年落成后举行第七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,也是新加坡第一次主办的大型体育盛会。之后多次的大马金杯足球赛场场爆满,全场齐声欢呼打气,狮吼声浪爆发爱国情操。
新兴国家需要新建体育场所凝聚人心,提高士气;新时代也需要新的标志,打造划时代里程碑。进入新千禧宣布重新发展体育场,2014年体育城完工,充满未来感的圆穹轮廓从地平线上拔地而起,视觉上已先声夺人,恢宏气势震撼人心,也寄托对于未来的期许。
新旧国家体育场,前世今生都那么雄伟庞大,在各自的年代里傲视一方。四面八方没有太多遮挡,从高空俯瞰极具辨识度,在周边地区走动时,远远一眼就看到。
从尼诰大道路过时都会看它一眼,绕进去却还需一段路程。地理位置算是靠近市区,交通却并不方便,没事不会顺路经过,感觉像是隔着一段距离,不容易靠近。就像身边总是默默庇护,却从不主动亲近的巨大身影。
即便是参加活动需要进场,圆形建筑各方位看上去都极其相似,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。尤其是翻建之后,体育场晋升体育城,规模大了好几倍,增添了许多元素,眼花缭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,越走近越难以一窥全貌,只缘身在此“城”中。
圆穹轮廓从地平线上拔地而起,有如科幻电影场景。
走近难以尽收全貌,欣赏建筑线条与轮廓。
加冷河畔公园的《加冷精神》。
过去现在与未来
重新探索新加坡,找出新加坡体育城策划的加冷历史文化走道,提供清楚的路线与地图。三公里的路程,18个地标看点一目了然,包括已经消失或渐渐遗忘的地方。
承载童年欢笑的欢乐园、伸出水面的三座圆形水上餐馆,清楚标示在地图上,站在同样地点对照记忆中画面,抚今追昔,别有一番感触。旁边曾经歌舞升平的嘉龙剧院已经人去楼空,隔壁商场的保龄球场与溜冰场还在使用中,附近还有田径运动场、网球与壁球中心,久违的青春记忆突然被唤醒。
加冷地区本来就是国人的休闲运动去处,这么多年来定位一直没有改变,只是城市发展变化太大,全岛各处更多新鲜体验,注意力渐渐分散,渐渐淡忘。
兴建体育城的那些年,大片施工地段交通混乱,习惯性避开了周边地段。体育城2015年正式开幕只是一个开始,2019年又宣布“活力加冷”(Kallang Alive)计划进一步注入活力。直到今天工程处处可见,露天停车场围起建筑工地,逐步改头换面。发展中的计划涵盖足球中心、网球中心、青少年中心、脚踏车赛场、翻新嘉龙剧院等等,定于2025年完成,勾勒出美好未来愿景。
探索活力加冷,要避开施工路段避免迷失方向,最好的方式是搭地铁。体育场地铁站本身就是独特看点,设计源自面向全球的公开比赛,脱颖而出的佳作落成后得奖连连,包括2010年总统设计奖。体育场站内外采用大量铝板条装饰,光影作用下变化不同效果。天窗流泻自然光直透地底月台,戏剧性空间里弧线与直线形成对比,曲线设计与灰色墙壁,追忆已拆除的旧国家体育场。
从地铁车厢出来,充满未来感的线条一路引导视线。一出站外,巨大的圆体建筑映入眼帘,对照脑子里交通不方便的陈旧印象,突然有很大的跳跃,未来已来到眼前。
Shimano的全球首个互动式体验中心兼脚踏车展览馆。
全方位探索体育世界
新加坡体育城占地35公顷,除了国家体育场也涵盖原有的新加坡室内体育馆,周边设有华侨银行游泳中心、华侨银行室内体育馆、水上运动中心、嘉龙威购物广场、新加坡体育博物馆、体育图书馆,除了一座座建筑也充分利用天台空间与濒水沿岸,设计了水上游乐场、滑轮场、儿童游乐场、沙滩排球场、濒水湿地等等。
核心的体育场以穹顶覆盖,二楼围绕一圈的跑道连接各重点体育场馆、天台设施与绿化空间。蓝红绿三色跑道全日开放,全程有遮蓬掩护,弧形跑道呼应穹顶线条,任何角度随手一拍都是未来都市版的天似穹庐笼罩四野,恍如科幻电影中的异想世界。
沿着跑道漫步绕行,沿途墙面还有关于体育场前世今生的图文介绍,也看到一些趣味冷知识。例如,跨度310米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悬跨穹顶结构;三色步道中间的红色步道全长888米,有国人最爱的发财寓意;体育场最高点81.5米,比樟宜机场控制塔还要高!
旧国家体育场内原本有一家体育博物馆,随着旧体育场关闭又随着新体育城重开,改朝换代终于拥有自己的独立展馆,以新颖面貌呈献。
新加坡体育博物馆宽敞明亮,分成多个展区,馆藏800件体育相关文物,讲述新加坡体育建设与发展历史、体坛事迹等。例如,体坛名将展区看到举重选手陈浩亮的奥运会奖牌,游泳选手洪秉祥的多座奖杯与奖牌,致敬短跑名将古纳南的雕塑品,足球金童范迪阿末?的球衣等,以实际文物展示著名运动员故事。
旧国家体育场展区除了历史照片、录像片段,也摆出拆下的座位、闸门、大灯,甚至是迈克杰逊(Michael Jackson)1993年在体育场举行演唱会的纪念T恤,都是怀念的点点滴滴。
博物馆隔壁有一家Shimano脚踏车世界,品牌的全球首个互动式体验中心兼脚踏车展览馆。脚踏车迷可了解各种脚踏车零件与相关技术,对于门外汉来说,不容错过的是整排十多台特色脚踏车展品,以抽屉形式排列,可拉开来逐一欣赏。比较特别的展品包括:1861年前轮上安装脚蹬板的古董脚踏车,1910年因战后资源匮乏改用木材制造的美国脚踏车,1995年为环保推出的藤质脚踏车等等,也看到1970年代风靡一时的BMX脚踏车,唤起童年回忆。
旧国家体育场闸门。
足球金童范迪阿末的球衣。
公共空间述说加冷故事
体育城从一开始就为长期发展而规划,设施丰富多元却又不显拥挤。保留了充足的公共空间,整体感觉宽阔大气,也考虑到日后举办大型活动时,可容纳和疏通大量人流。以今天来看显得很有前瞻性,保持社交距离的时期,开放式格局开阔宽敞,心情也格外开朗舒畅。
利用旧国家体育场内座位拆除后回收的木板设计的木凳。放置于体育城各个角落,以新面貌重现于老地方。
公共广场与绿地步道间,偶尔碰到造型独特的木凳作品,不妨坐下来感受一番。作品来自市区重建局举办的木凳设计比赛RE:Bench,将旧国家体育场内座位拆除后回收的木板,重新设计成美观实用的木凳。放置于体育城各个角落,以新面貌重现于老地方,别具意义。
具有纪念意义还有时间囊“壮志凌云”,装有50件体育相关物品,埋在体育城濒水步道,将在2040年拆封。1970年埋在旧国家体育场的时间囊后来遍寻不获,2016年又在新体育城置入新的时间囊,以显著石碑标示,位于醒目的第28届东南亚运动会圣火台前方,肯定不会再错过。
沿着濒水步道走下去,可以看看沿岸一段人造湿地,保护加冷盆地自然生态。对加冷盆地感兴趣的话,游览范围不只体育馆这边,还有隔水相望的加冷河畔公园。
一水之隔,走起来颇有一段路程,越走越远来到昔日火城,又是一番建设工程。加冷河畔公园小逛一圈,转角又碰到《加冷精神》。工业风的不锈钢雕塑品纳入加冷煤气厂元素,表现先辈刻苦耐劳,为下一代建设美好未来的精神。加冷精神,认真解读还有很长的故事,细水长流,每一段各有一番精彩。
文/摄影:黄匡宁
新加坡鱼尾文已开通视频号
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